这些“宝贝”背后, 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网记者 朱宇秋 吴佳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是我国继抗美援朝战争后第二次带有援外性质的海外军事行动。这段历史,留在了援越抗美老兵的记忆中,留在了军史上,留在了国家历史的记录中……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位亲身经历了援越抗美战争的退伍老兵——吴厚卿。人如其名,“厚卿”二字的意思是: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用吴厚卿老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满腔热血只为国家
在开元棋牌是什么 芳华护理院,初见78岁的吴厚卿老人,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对于我们的到来,吴老有些激动。
在吴厚卿看来,援越抗美是一场不能说的战争,介于当时的保密条例,就算从战场上下来回到国内,他也没有跟别人分享过丝毫关于在越南的点滴,但那段峥嵘岁月仍是他难以磨灭的记忆。
1965年,为响应国家号召,20岁的吴厚卿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参军入伍。1967年7月,部队接到赴越命令,当时正在福建漳州高炮营服役的无线话务员吴厚卿和战友们一起,登上了开往广西的火车,奔赴援越前线。
到达后,吴厚卿所在的部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战前准备工作。除了进行军事强化训练以外,每天还要学习一小时越南语。“当时整支部队都处于紧张的状态,谁也不知道哪天命令下来就要去战场了。”第二年春天,吴厚卿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开赴前线与先头部队换装,“当时我们都被要求脱去原有军装,摘去领章帽徽,换成越南军队的服装,然后分批赶赴越南。”吴厚卿说。
“生死约定”永生难忘
入越前,所有部队都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城楼广场举行庄严隆重的入越宣誓仪式。当时,吴厚卿与战友童昌海定下“生死约定”:我们一起入伍,一起参战,一起回家!如果谁牺牲了,活着的人一定要把牺牲者带回故乡。“出发前,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所以我在毛主席像前为自己拍了张照片,寄给了家里。”吴厚卿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看着年轻时的自己,诉说着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进了水口关就等于进了鬼门关!”这是吴厚卿对这场战争的第一印象。据统计,在越南北方的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美军共投下了850万吨炸弹,投弹密度远超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援越抗美期间,不仅战斗异常频繁、激烈,条件和环境也十分艰苦。吴厚卿说:“1967年12月17日下午4点的那场战斗是我入越作战之后经历的一次大战、恶战。美军飞行员驾驶战斗机、轰炸机三四批十多架次,侵入我们所在的防区,企图偷袭我军阵地,轮番轰炸发电厂。美机在遭到高射炮强大火力抗击下,惊慌逃窜之际,在我们所在的营阵地、指挥所周围投下了五十多颗磁性炸弹,50米范围内遇到金属就会爆炸……鲜活的生命,终究挡不过战争的残酷。”有些人在那场战斗里,永远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与吴厚卿定下“生死约定”的亲密战友童昌海也永远倒在了越南的土地上。
“我永远都记得当时的场景,每次回忆都忍不住落泪。当时我参加了搜寻战友遗体的行动,其情形真是悲惨壮烈,战友们的遗体早被炸弹炸得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一具是完整的。”老人诉说时难掩悲伤之情,眼中含泪,声音颤抖。
半生珍藏意义重大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吴厚卿老人日前向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捐赠了自己收藏了56年的战时物品。一行人便跟随吴老一起前往江海博物馆展厅,那里有两架铝合金飞机模型、两把梳子和一块铜制的毛泽东伟人像章,每件物品都铸上了“援越抗美”字样。“它们可是用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制成的纪念品。”此时,吴老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这些都是他用心珍藏多年的宝贝,此外还有他编印的部队小报、战地日记本。老人捐赠的这些战争物品对研究这段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海博物馆馆长袁峰告诉记者:“这次举办的以援越抗美为主题的展览,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极少的,尤其是这段被尘封了50多年的历史,让人们第一次直观了解了援越抗美这段历史。”